聽來像問候語的HALO-HALO,菲律賓話是「混在一起」。這道超級混搭的冰品,如同台灣的剉冰、越南的Chè thập cẩm、印尼的Es Cendol、泰國的Ruam mit……象徵台灣移民社會,不斷切割、重組、拼貼出獨一無二的風格與氣味。
《HELLO HALO!食飽未》.以田調、史料、報導和真實訪談等資料,透過紀錄劇場形式,以混血為主題,從新二代的個人故事出發,探討發掘群體記憶,探討混血、認同等議題。
2022年末獲得策展人耿一偉老師的邀請,要為2023年台南藝術節製作一齣關於混血的紀錄劇場。在籌備過程中,想起一些回憶—
很年輕時,老師在讚美我作品特色時,好奇為何我創作常融合不同文化和語言。回應他大概是因為母系是來自吳越和巴蜀結合的外省族群,父系是世居大肚溪河畔的巴布薩族。混血的結合,得到來自兩方豐富滋養,對創作影響很大。當時老師訕笑的說:「這怎麼會是不同種族跟文化?都是中華民族,你怎麼會是混血?」被貼上「數典忘祖」的標籤,委屈的情緒許久才消逝。
在自己國家說母語被禁止被貶抑的年代,前往「大熔爐」美國讀書,用台語唱演故事得到激賞與鼓勵;也在同一個社會看到對於性別、有色人種和移民族群的排擠、壓抑和歧視。
回國後,與新住民團體工作時,印象很深刻的是台灣丈夫會在場「旁聽」,避免外籍太太跟小孩被老師帶壞。從事青少年劇場時,也遇到新二代背景的青少年對隱藏混血身份的掙扎和迷惘。
過往相遇的人與事,讓我了解被噤聲的恐懼,傷痛的記憶和情緒,不是那麼容易就被翻頁或遺忘,有時只是選擇躲藏,或是隱忍不見。被拒絕在外、隔離的心情,如同一座孤島。但若能透過聆聽、訴說和分享後,會發現原本以為的差異或是相似之處,這些個人小小一塊,都是連成世界整體的一部分。歷史研究學者葉瓊霞老師引英國詩人John Donn(約翰·多恩)的佈道詞”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為戲評價,也點出本戲的信念──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被海洋所相連。感覺相隔遙遠是從陸地本位來的思考,如果從大洋洲南島民族的海洋來思考,所有的事物都彼此相連。從海而來,世界更遼闊。擁有海,擁有了全部,陸地是附贈的禮物。
這次面對探討混血、移民、認同等複雜多元的議題,深知在短時間內無法做到可以含括全體的面面俱到。於是以徵選對混血議題有興趣的人士,邀請新住民第二代,針對主題,最後與有混血背景的6位素人和2位演員共同發展故事。加上和新住民、新二代田調、團體的討論和資料蒐集,來進行劇本發展。希望從真實的個人生命歷史中,發掘集體記憶和公共性,以劇場做為觀點發聲的平台,在觀戲過程中從他人和自身經驗、產生共鳴和思辨的碰撞。
感謝在過程中,所有無私協助發展演出製作的朋友、伙伴和團體,陪伴我們記錄生命中輻射出的光譜與暗流。期望能透過《HELLO HALO 食飽未》的演出,向在時代洪流之下,在不同的時間來到台灣這座島嶼,共生共榮混搭出特有臺灣移民文化的各個不同族群致敬。
★ Taiwan Top!連續5年榮獲國藝會年度演藝團隊!
影響・新劇場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Taiwan Top年度獎助演藝團隊。作品類型豐富,創作內容跨域多元,如動態音樂、互動科技、口述歷史、環境劇場及博物館劇場等。為臺灣兒童與青少年劇場代表性劇團。多次獲邀於各大藝術節及跨國演出計畫。劇團亦積極以劇場做為社會服務與行動的推進器,致力文化平權、兒童青少年劇場、樂齡藝術等。
就讀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會多國語言,喜歡唱歌,為合唱團成員。熱愛旅遊,喜歡與來自各地的人交流。
這齣戲呈現新二代的歷程、心聲和困境,透過端上獨特的故事,讓大家更了解我們的世界。其實我們跟大家都一樣是普通人,擁有普通的生活,卻被認為迥異的文化背景讓求學、求職輕鬆許多…..大家都是人,是人都有生活的辛苦之處,只是視角不同罷了。希望這次演出能讓大家看見我們視角下的在台人生。
新住民第二代,台南佳里人,母親來自越南,現在在高雄讀書。喜歡瑜珈和各國不同的文化。覺得作為新二代,即是不同養分融合下的果實,風味、氣息各有不同
為什麼要討論新二代?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思考過的事情。我們的身份看似特別,但和這片土地上的人說著同樣的語言,腳掌上沾染台灣文化的土壤。這片Ilha Formosa如此美麗,因著歷代不同文化翻土、耕犁,吸收多元族群血汗、養分,孕育出形形色色的生命和靈魂。作為新二代,我們是不同養分融合下的果實,有的人可能更有東南亞的風味,有的人可能更有東亞的氣息,但我們稱自己是台灣品種,是受台灣這片土壤的栽培。那你呢?同樣是受台灣土壤耕耘的你,你有發覺自己特別的風味嗎?快來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北藝大畢。劇場人、樂手、華德福教師。與影響‧新劇場、阿伯樂戲工場、非常林奕華、莎妹劇團、不可無料、亜細亜の骨、阮劇團、嘉誦擊樂團等合作演出。
如果初見面,我說自己是混血的,你會對我好奇、還是對混血好奇?如果我沒說呢?如果我混得充滿刻版印象,我們還能真正認識嗎?致親愛的世界同胞們。
小學即參與影響‧新劇場兒童戲劇演出,高中演出「16歲正青春藝術節─青少年扮戲計畫」第四屆《發角》,後來成為劇團專屬的妝髮師。這次《HELLO HALO!食飽未》是第三次站在舞台上。
在這過程中,我慢慢的把過去塵封在心裡深處的小碎片撿回來,慢慢修復。我是雙重身分、是雙重血統、是文化的交融!用我們的方式訴說新二代的故事、用新二代的角度來看新住民的人生,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一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畢業。筆名德狗 Tek káu,持續使用台語創作文字、音樂。曾獲高雄打狗鳳邑文學獎臺語新詩組優選、2022南面而歌 十二首專輯錄製入選名單、2023書寫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也經營youtube。搜尋「德狗即興人生」,就可以欣賞德民將台語跟音樂兩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結合,用電吉他演奏,紀錄分享生活。
這次能參加劇場創作、排練和演出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體驗。我從這次的活動中,認知到了原來自己還有好多想說的話。許多生命的課題與文化學習的歷程對我來說是如此意義重大,很高興能有機會分享與回顧這二十幾年來的時光。原來這一路走來,如此精彩:)我要開始講自己的故事了!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畢。劇場工作者、演員、主持、歌仔戲演員、操偶、製偶、教學、編劇……。
八月初外婆做仙去了,在工作還不能停的時間軸上,夜晚是釋放淚水的好時光。也不是遺憾什麼,就心疼外婆辛苦了一輩子。排戲過程聽著夥伴們的故事,都是善良又勇敢的靈魂啊!,血統什麼的……就像是角色卡,來地球一趟不容易吧!
臺藝大跨域表藝所碩士在學中,是位斜槓的竹笛樂師、嗩吶樂手。佛系街頭藝人、駐唱歌手、實況主(緗逢即是有緣)。懂戲曲、調酒、攀岩、潛水,也始終愛著唱歌。在這些地方可以找到我:Ig:9.14c_ ,Twitch:緗緗一朵雲
我覺得,世界上其實不存在真正的等價交換,生活中總是有太多的無能為力,包含血統、出身、際遇、時運……。即便如此,我仍然會相信,無論是誰,都可以透過「努力」,去改變跟實現。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畢業,廷瑋持續參與劇場創作,維持創作能量,導演作品有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2022畢業製作「藝動城堡」《舊土・遺訊》。
相同身份、不同生活環境的人,因緣際會聚在一起,共同討論自己的觀點,最終搬演台灣土地不同的樣貌。期望大家看完可以對台灣在地不同文化,多點包容與尊重,也期許大家可以找到自我認同。
導演/編劇
呂毅新
戲劇構作
曾冠菱
創作協力
廖建豪
服裝設計
黃稚揚
音樂設計
吳暋泓
妝髮設計
梁采絃
製作經理
呂毅倫
舞台監督
林惠兒
排練助理
吳杰林、許諺璥
影像記錄
陳允山
劇照攝影
黃煚哲
票務
蔡美娟
前臺經理
趙芸
前臺組
簡羽晨、徐家心
行政協力
陳雅琳
舞台製作
李維企業社
演員
王廷瑋、林怡伶
周緗昀、陳懷駿
陳德民、陳豐慧
黃登廉、鍾小倩
李承熹
宣傳企劃
郭乃瑄
製作助理
洪維昭
排練助理
吳杰林、許諺璥、林怡伶
實習排練助理
高柏銓
技術人員
李佳璘、吳峻瑋
羅悅溱、梁筱悅
王宣柔、王薏涵
陳恩鋐、姚凱文
祝苹綺、張祐瑄、林裕寅
耿一偉、何一梵、陳偉挺、李昆達、李居庠
劉碧雲、吳達芸、呂興昌、李文雄、林建農
吳易叡、王秋雯、黃昭瑞、連恆晴、連旭源
吳敏慈、吳莫凡、吳莫蕊、江明倢、吳杏蔚
黃秋富、全瑛伭、吳范玉映、武蘭英、陳美麗
陳凱蒂、陳柏恩、林優妮、陳淑慧、廖怡婷
柯念萱、林志鴻、蔡依仁、郭旂玎、吳幸蓉
王右君、廖淑芳、林大偉、陳韋龍
社團法人國際麗麗微沙雅休閒發展協會
阮劇團、新二代留聲機
以及 所有給予本製作支持與協助的朋友
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
共同主辦單位|影響‧新劇場
協辦單位|移民署臺南市第一服務站
✧ 劇團聯絡電話:06-2955082
✧ 劇團電子信箱:info@nvnvtheatre.com
✧ 劇團網址:https://nvnvtheatre.com
✧ 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nvnvtheatre
✧ Instagram:搜尋 nvnv_theatre
✧ 官方Line:搜尋 影響・新劇場
劉育瑄(2020)。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PCuSER電腦人文化。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行人。
陳中勳(2018)。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 :追尋美軍混血兒的生命脈絡。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
姜雯(2018)。奴工島:一名蘇州女生在台的東南亞移工觀察筆記。寶瓶文化。
林媽利(2018)。圖解台灣人血緣 :從基因研究解答台灣族群起源。前衛出版。
呂明蓁(2023)。世代留聲──我們新住在臺灣。性別教育平等季刊一百期。教育部
專題企劃─新住民在臺灣
張正。〈前言:在跨國婚姻中尋找性少數 〉
馮玉芳。〈新住民與性別平等的距離 〉
許育甄。〈新二代眼中的跨國婚姻及性別平等〉
特別企劃─新二代留聲機
廖建豪。〈專題引言:作為新二代群體的切片,我們的「性別公因數」又為何?〉
吳羿霆。〈耀眼的金色祝福——東南亞女孩的金耳環〉
劉俊良 。〈我與我的中國媽媽:一位臺&中二代的「去自我污名」自白〉
李依靜。〈 我的媽媽與我——以及隔著的那片海〉
廖建豪。〈身為一名市二代與新二代,我可以不上大學嗎?〉
陳千惠。〈中國新二代在複雜關係中探尋自我認同的歷程〉
台泰鹿妹。〈不斷地成為一位照顧者──新二代眼中新住民所遭遇的照護困境〉
鄒佳晶 〈新二代的「回家」不僅僅只是回家〉
網路資源
初聲記者(2019年10月27日)。初聲/新住民之聲:平等看待 容許不一樣的存在https://www.nownews.com/news/3705748
許玲瑄(2022年5月5日)。背負移民「原罪」!新二代沈痛告白 學者:應檢討「純正」血統文化。菱傳媒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306/1393052.htm#ixzz8GehsdHud
楊淑媛(2019年3月6日)。台灣是我家 新二代不會「母語」但親切又熟悉。ETtoday.net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306/1393052.htm#ixzz8GehsdHud
《真世代》製作人陳玉華(2020年5月6日)。那種寂寞 更是寂寞。今周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2/post/202005060054/
劉育瑄(2019年4月1日)。正常成為反常的年代:400年後,人們眼中的「新二代」?獨立評論@天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49/article/7905
林志成(2023年5月5日)。教育翻轉 新二代嶄露頭角不是夢。中時新聞網。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505000426-260114?chdtv
彭杏珠。我要好到什麼地步,才不用再證明自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https://event.gvm.com.tw/201906_migrant-worker/10.html
馬叔安(2019年5月3日)。【兩岸在我家】傳承母親梨園夢 周緗昀拚傳統戲曲台灣新出路。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1421023
鄒佳晶(2021年8月30日)。Taiwan’s Desperate Migrant Mothers。獨立評論@天下。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31/article/11322?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amp&utm_campaign=article_interest_down
林宗洧(2022年6月25日)。製造新二代:證明自己的特殊,不是我們的義務。獨立評論@天下。https://www.twreporter.org/a/far-sea-fishing-indonesia-agency
MATTHEW FULCO(2018年11月15日)。Taiwan Embraces Southeast Asian Immigration。
Taiwan Business TOPICS。https://topics.amcham.com.tw/2018/11/taiwan-embraces-southeast-asian-immigration/
Mandalit del Barco(2005年12月23日)。”Gift Boxes Help Migrant Filipinos Keep Ties to Home”。NPR。 https://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5066964
Taiwan Embraces Southeast Asian Immigration。鄭涵文、陳貞樺。台灣遠洋漁業的大鮪鱸鰻。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i/infographic-far-sea-fishing
蔣宜婷(2016年12月19日)。【走入印尼|仲介篇】台印聯手剝削萬名漁工。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far-sea-fishing-indonesia-agency
陳建欉(2020年11月2日)。我國境外漁工勞動保障問題之研析。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204376
林立青(2018年6月27日)。抹黑一個移工有多容易?勞團:「難道診斷證明很容易造假嗎?」/專訪桃園群眾服務協會。NPOST 公益交流站。https://npost.tw/archives/44444
李雪莉、鄭涵文、蔣宜婷(2017年1月10日)。造假.剝削.血淚漁場。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far-sea-fishing-investigative-report
NPOst 編輯室(2018年11月12日)。「和順才 237 號」海上喋血案,我們還能承受幾次?/《奴工島》書摘。NPOST 公益交流站。
https://npost.tw/archives/48398
夏曉鵑(2018年1月31日)。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一)、(二)(三)。獨立評論@天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5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6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7
廖雲章(2023年6月13日)。水蓮女工變老闆 外配撐起美濃億元產業,全台市佔九成。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147?template=fashion
農業部漁業署(2023年9月)。中華民國 111 年中華民國臺閩地區漁業統計年報。農業部漁業署。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147?template=fashion
勞動部。產業及社福移工人數按開放項目分。勞動部。
https://statdb.mol.gov.tw/statiscla/webMain.aspx?sys=220&ym=11108&ymt=11208&kind=21&type=1&funid=wq1401&cycle=41&outmode=0&compmode=0&outkind=11&fldspc=0,31,&rdm=R125692
唐鎮宇、蘇晏男、呂晏慈、杜冠霖、崔至雲、潘姿吟、陳詩璧、許敏溶(2023年1月6日)。缺工 讓在台移工突破72萬人創歷史新高。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106/2417214.htm#ixzz8GZTeeJZc
王美玉委員、王幼玲委員、鴻義章委員(2022年12月15日)。111財調0044。監察院。
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28120
鐘聖雄。隱形農業大軍。聯合報系。https://udn.com/upf/the_invisibles/
賴正琳(2021年10月20日)。桃園成移工聚居重鎮!三大原因曝。NOWnews 今日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6%A1%83%E5%9C%92%E6%88%90%E7%A7%BB%E5%B7%A5%E8%81%9A%E5%B1%85%E9%87%8D%E9%8E%AE-%E4%B8%89%E5%A4%A7%E5%8E%9F%E5%9B%A0%E6%9B%9D-112908083.html
林健生、彭煥羣(2023年7月14日)。彰化少年被誤認逃逸移工 便衣警追捕致傷縫17針。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6412
威克(2017年9月22日)。台灣來鴻:外籍勞工在台灣的悲歌。BBCNEWS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taiwan-letters-41363003
呂嘉鴻、 武珍(2023年5月23日)。台灣紀錄片《九槍》導演專訪: 越南「黑工」慘案彰顯外勞被「系統性剝削」問題。BBCNEWS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5595495
林仕祥(2022年4月15日)。底層社會的悲歌,環境逼移工逃跑,黑戶寶寶何去何從?。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https://www.gvm.com.tw/article/88912